[摘要]中国传统文化中,道家文化讲究的是刚柔相继的管理之道,在刚柔的关系中,老子崇尚以“柔”克刚,老子在以水和金论述刚柔的关系时曾说:“水,至柔也,金,至刚也;水能穴之,金有损而水无损,是攻刚强者,莫之能胜于柔弱也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水是至柔的东西,但是它却能攻击象金子一样最强的东西,而自己不受损害,所以柔弱可以战胜刚强。同样,如果人能够学习水的柔弱特性,也能无坚不摧。这里老子所谓的“柔弱”,其实并不是柔弱无力的意思,而是比喻外表看似柔弱,其实内部包含有无比坚韧不拔的力量的事物。“柔弱”表现为事物表面很温顺,但其内部却蕴涵强大的能量;表现为人的性格看似很随和低调,但却有坚强的韧性。“守柔”思想代表了中国人虽低调、谦和,却具有坚韧不拔意志的民族性格。“守柔”思想对企业管理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,表现在管理实践中,就是企业家一定要有一个谦和低调的“柔性心法”,还要在管理事务中做到“刚性技法”。柔性的心法和刚性的技法,其实也是中国化管理的的另一种表述,中国化管理就是以中国传统哲学理念作为管理之“道”,用西方科学的管理流程作为管理之“器”,这里柔性的心法就是管理之“道”,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管理实践,这里的技法其实就是西方科学的管理制度。
《道德经》上说:“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溪。为天下溪,常德不离,复归于婴儿。”道家在这里用雌雄来表示刚柔两种状态,老子认为圣人应该是抱雄守雌的,一个人知道自己的实力,但却保持柔弱的态度,这样的人才是很难战胜的。
版权所有:《全面腐蚀控制》杂志社有限公司
京ICP备13004499号